公益行动

公益行动

第三届“集优杯”圆满落幕

2022年4月25日,第三届集优杯空间设计大赛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年度毕业设计奖圆满落幕。


1.jpg


本赛事由T10+设计联盟发起主办,本届再度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举办。当日,来自T10+设计联盟的评委团对来自宁大科院环艺专业的20位优秀毕业生的毕业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一次有益的互动。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


其中来自张玉琳的《山脊——有关新型殡葬的实验性仪式空间设计》获得评委一致青睐,夺得头魁。唐家浩的《时之砂——沙漠绿洲生态站点设计》,以及张家男的《“茧”艺术馆》也获得高分,夺得榜眼。最后获得探花的是王伟薇的《如梦之梦——基于三远理论下的戏楼文化园设计》,邹连凯的《泛家计划——未来水上模块化建筑设计》,以及王刘鑫的《火星基地——未来试验性模块化建筑设计》。



在报告厅外的中庭区,展示着所有竞选作品的展板和模型,井然有序,颇成气势。据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查波介绍,受疫情困扰,这些展板和模型的制作都非常不容易,此次集优杯、毕业答辩能在如此环境下克服艰难、顺利进行,离不开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老师和学生们排除万难的努力、坚持和决心。


4.jpg


竞赛现场人气满屋,来自大二大三和大四的近100位学生,至报告厅观摩。T10当值会长刘志明先生在大赛开始前,表达了T10举办集优杯的初衷,重视学生宝贵的原创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坚持设计之路,为宁波的设计力,对学生来T10大本营实习就业表示欢迎,并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




比赛现场


5.jpg


学生们通过PPT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设计过程、概念和效果的讲述,评委从方案的创新力、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设计逻辑性、图纸/效果表现力、以及现场感染力这五个维度,提出问题、给出建议、作出点评。

现场的空气随着评委的点评,时而冷凝、时而欢心、时而动情。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一位选手结束到下一位选手开始之间的转场,更换模型和展板,安排得非常专业有序。


7.jpg


互动寄语



评审结束统计分数期间,在主持人查波老师的积极带动下,评委团和参赛选手做了一场有趣的即兴互动,每位评委与自己印象最深刻的3位参赛选手进行对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一段真诚的寄语,随后接受选手的反评,并赠送其一份礼物,礼物包含一本T10的作品集《自见》,一本笔记本,这让原本略显紧张的等待,变成一段轻松活波又增进彼此印象的愉快时光。




颁奖时刻




金奖获得者张玉琳与颁奖嘉宾刘志明、指导老师查波合影


银奖获得者唐家浩、朱家男与颁奖嘉宾卓稣萍、李财赋合影


铜奖获得者邹连凯、王柳鑫、王伟薇与颁奖嘉宾潘高峰、胡梁锋、毛赟合影




获 奖 作 品 分 享



金奖

Gold Medal



金奖作品:《山脊——有关新型殡葬的实验性仪式空间设计》


作者:张玉琳,指导老师:查波



殡葬文化面临着文化断代,以及墓地面临着保持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性的挑战,作者希望通过新的殡葬仪式空间设计,让生者以更平静、肃穆的心境去面对逝者的离去,用新的空间关系重新编写生与死。

作者充满人文关怀的空间表现、对生与死课题的思考,以及基于实际考察的严谨的设计逻辑、细腻而完整的图纸表达,清晰明快的临场陈述,深深打动了评委团,获得一致的好评和高分。



总平面图


仪式流程图


火葬礼堂外观


火葬礼堂内景


守灵区


骨灰等候区



银奖

Silver Medal


银奖作品:《时之砂——沙漠绿洲生态站点设计》

作者:唐家浩,指导老师:韩正树


虽然沙漠治理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还是有许多人对治沙理念不太了解,作者希望建立一个新型的沙漠生态站点,使人们不再以局外人的视角去感慨环境,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期盼。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主入口效果


风沙过境的效果


在茫茫沙漠中,曲线的形态虽可以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是单纯化的几何形体可以给人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使人们的心理变化更加丰富。


动线分析图


建筑材料分析


建筑使用新型复合材料Finite,材料强度与混凝土相当,但使用后的碳排放却只有混凝土的一半,并且这种材料完全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利用。


展台效果


展厅窗边效果


全息投影互动效果


冥想空间效果


感悟空间效果


沉思空间效果


作者沉浸式的效果表现、对于建筑演变、动线、气候风向、光照、建筑材料等多维度全面的分析,以及干净利落的空间感,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以一分之差惜败,获得银奖。



银奖作品:《“茧”艺术馆——现代艺术展示空间设计》

作者:朱家男,指导老师:徐一舟、崔恒、籍颖


“茧”艺术馆,是作者通过对茧房中茧蛹的数据收集和形态采集得出的概念模型,再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法去细化单体建筑的结构和采光细分处理;建筑和建筑单体的连接手法是将茧元素中拉丝的设计结构融入建筑设计当中,丰富建筑的整体动线功能,最后根据建筑单体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排列组合得出。



它如一个寄生结构,沿着既定的路线轨迹,形成一个封闭而又超现实的空间,寄居在现有建筑之中。探索类似茧的胶带结构,这种结构是基于自形成的构造过程,类似于自然界中发生的那些过程一样。这些结构本身就是生物形态,形式上既干净又杂乱,很容易在线条和网络系统之间切换,形成二维皮肤、空间器官和生物形态结构。



如果说外立面的拉丝结构是横向的连接去形成丰富的交通动线关系,那室内的结构就是纵向的拉丝结构,是由室内表皮和地面的连接关系所形成,将拉丝内部掏空,去处理为储藏室,卫生间,电梯等空间,这样可以大大突显出主体大空间——观展空间的使用率,以及功能区位的合理化安排。


虽然结构的可实现性存在相当的疑问,但评委对于作者大胆的想象、认真的推敲过程、以及模型表现力给予一致的肯定。




铜奖

Bronze Medal



铜奖作品:《泛家计划——未来水上模块化建筑设计》

作者:邹连凯,指导老师:查波


本设计的背景是基于作者对未来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面临被淹没的危机的设想。届时,中国东部将失去绝大多数沿海陆地,人们将面临生存空间的压缩。作者探求了一种向海洋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



52_调整大小.jpg


设计灵感源于水生浮叶植物。水面上圆形的膜是一种非常轻的气动结构,由内部空气压力和钢结构支撑,通过圆顶的开合和底部的转动,完成不同模式间的转换(日常模式、应急模式、社交模式、娱乐模式等)




铜奖作品:《火星基地——未来实验性模块化建筑设计》

作者:王柳鑫,指导老师:查波


因为马斯克,让很多人看到火星移民正在从幻想变成现实的可能。在这个背景下,作者设想了未来在火星上的居住空间的可能样式。主题建筑是一个聚落模块,小建筑体之间由真空高铁交通系统连接。为了方便运输,单体的建筑模块由在地球上预制的正方形体块通过充气变形而成,具有可置换性、重复性、组合性、独立性等特点。



整个室内空间是一个环形对称的布局,中心处是一个公共的景观树,且地面设有两个环形轨道,墙体和家具可以按需移动,形成不同的模式。



本作品与上一个《泛家计划》相似,有一定的超现实性,但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评委对于两位作者对建筑形式和未来生活模式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以及建筑模型的精致表现给予一致的赞赏。





铜奖作品:《如梦之梦——基于三远理论下的戏楼文化园设计》

作者:王伟薇,指导老师:周韦纬


作者以建造之名,行造园之实,在内植入定制化戏楼模块,取郭熙的“三远”理论手法叠印于现存的城市肌理之上,在造园设计的同时,产生新老戏剧之间的对话。





丰厚的学识功底,独特的色调,基于戏剧内涵的多样的场景布局,让这个建筑和空间富有独一无二的味道,赢得评委的青睐。




评审团阵容

古木子月空间设计事务所 李财赋

汉格设计 卓稣萍

慧空间设计机构 潘高峰

集艺设计 刘志明

启仓设计 毛赟

曦艺术空间设计事务所 胡梁锋

(按首字母前后排序)



参赛选手

毛玲超、张玉琳、翁羽、于妍妍、

方宁、邹连凯、唐家浩、林茜茜、

胡雯倩、徐馨怡、吴怡萱、刘家炜、

林君、王柳鑫、吴悦嘉、胡欣平、

朱家男、丁俞、朱泽霄、王伟薇 

(按出场顺序排序)



指导老师

查波、张逸、钟俊杰

周韦纬、徐一舟、吴宗勋、

裘卓琪、籍颖、韩正树

顾帆远、崔恒、陈忆

(按首字母前后排序)


评委团与指导老师团合影



04.25.2022

info@t10design.com